
2025年11月8日,四川足球联赛的一项规则被迫启动——由于一场8:0的“碾压”,比赛提前“绕圈”,引发网友对四川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热议。 “Circuit Breaker”是指如果单场净胜球超过8球,则比赛提前结束。但几乎与此同时,江苏苏超也出现了5:0的分差,但得到的却是球迷的嘲讽和败城的营销。两场足球比赛,两种结局。川超的“熔断”和苏超的“介入”,看似竞争力的差异,但背后却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深度博弈。江苏和四川同为全国经济大省,但发展总量和格局存在显着差异。据两省统计局2024年统计公报其中,江苏GDP为137.008亿元,四川为64.697亿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一半。更重要的是,相比江苏各地区经济强劲的“苏大强”格局,四川的发展格局呈现出独特的“金字塔”结构,成都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2024年,成都GDP总量23.5113亿元的36.3%,相当于绵阳、宜宾、德阳三个经济副中心的总和。川东北部的巴中、广元等城市GDP不足1000亿元。川西甘孜、阿坝等自治州的经济规模较为多元化,呈现出“头部主导、中部塌陷、尾部无力”的格局。 2024年四川不同地区GDP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差距并没有呈现缩小趋势。 2020年至2024年,绵阳与宜宾GDP差距从3%拉大0亿元增至340亿元,而成都与其他城市的绝对差距持续拉大。这种分布不均,不仅导致全省资源完全集中在省会成都,也使得其他城市缺乏文化体育活动、产业升级等各项发展的支撑。随着成都本次8-0大胜巴中,看似是双方足球实力的差距,但实际上也是四川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足球资源分配不均。比如川超,成都队是由一座GDP千亿的城市支撑的。短短一年的青训支出就超过了巴中俱乐部的年度预算,而且招收的球员大部分都是职业球员。成都队竞争激烈,共有7人应聘主教练一职。图片来源:成都u 每日 当“财务资源”改为“电力力量”时,资源间隔时间乘以90分钟。这种“单核集聚”的困境在四川产业结构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成都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拥有千亿元园区14个,500亿元以上园区26个。聚集了全省最优秀的科研资源,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排名位居西部前列。成都未来科技城 来源:成都天天 与四川其他地区相比,产业短板十分明显。川南宜宾、泸州长期依赖酿酒等资源型产业,德阳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撑,川东北、川西以农业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工业水平薄弱,新兴增长点少,经济动能严重不足。此外,四川公共服务差距也不小。成都聚集了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但川东北、川西部分县域因人口涌入,出现学校合并、骨干医疗人员短缺等问题。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成都常住人口突破了2100万,看上去令人欣喜。然而,近10年新增人口70%来自城市和省州,进一步加剧了内陆城市的人才短缺和发展不足。相比之下,江苏的“多点”格局则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苏州、南京、无锡GDP将突破1.5万亿元。就连苏北的宿迁、连云港也通过产业转移和对口帮扶实现了7%以上的快速增长。江苏也持续破解通过45个南北共建公园缩小地区差距。其中,江苏首个南北共建的开发区“苏苏工业园”,仅占宿迁土地面积的0.16%,却贡献了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7%(苏苏工业园官方研究报告,2025年10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图片来源:宿迁发布的“强城引弱城”模式,不仅不断缩小城市之间的实力差距,也为苏超均衡竞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客观地说,江苏均衡格局的发展离不开“天赐粮食”的先天优势。江苏地处全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势低洼,水系发达,为交通建设和产业布局提供了天然便利。目前,农村公路总里程全省通车里程已达14万公里,行政村二线四级公路全覆盖,镇内快递网点覆盖率100%,让人才、资金、物流等要素畅通无阻。四川独特的“四山一平原”地形,大大降低了川东北和川西高原的要素流动效率。全省最适合快速发展的空间地理条件不仅强化了川苏的区域发展分化,也加剧了两地发展模式的差异。需要强调的是,四川的“单核聚合”与江苏的“全球合作”并不是绝对的优势或劣势,而是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在任何特定时间,只能根据以下因素来判断开发模式是否合适:自己的天赋基础。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四川和江苏的路径差异本质上是不同地理经济条件下“密集核发展模式”和“网络发展模式”的实践。前者强调资源向单一增长中心集中,实现重大突破;后者重点构建多中心、扁平化的城市网络,实现协调发展。由于地理和自然形态的影响,如果在发展初期分散配置有限的资源,四川很难产生快速增长动力。四川省是我国地形最复杂的省份。川西至川东距离约7000米。因此,集中省级政策和优质资源,优先拓展核心增长极已成为四川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路径。成都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自然也各尽其职。至2024年,已有38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906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四川,大部分集中在成都及周边重点地区,逐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省重要战略布局和产业项目的“领跑”城市。说白了,这种模式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旨在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全省地形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成都的产业红利和资源辐射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覆盖整个地区,区域发展差距呈现阶段性特征。然而,它有四川省长期以来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五区共同繁荣”战略。正在积极探索从“集中积累”向“辐射带动”转变,希望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带动各地快速发展。与四川相比,江苏的“全球合作”本质上是单纯的地形优势和长期制度变迁的结果。其主要逻辑是“全境一盘棋”,不断通过制度设计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自1995年创建“五方联动”机制(省级机构、苏南城市、省属企业、大专院校推动苏北对口援助),到2004年启动南北对口援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开展对口援助。园区和科技飞地共建,全省构建了集民暴力体系,全省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暴力体系。前面提到的“苏苏工业园”,通过“税收共享、GDP核算共享”的利益挂钩机制,实现了苏州产业、技术、资源管理与宿迁土地、劳动力资源的良好匹配。不仅让苏州拓展了发展空间,也让宿迁快速积累了产业动能,成为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实践案例。此外,江苏在重点产业和要素配置领域也形成了分工多元、流动顺畅的全球生态系统。例如,苏南聚焦高端研发和总部经济,苏北聚焦先进制造和产业设施、苏中建设交通枢纽和换乘平台。各区域定位明确,优势互补,避免同质竞争。江苏省各县域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分布 图片来源:安徽创新研究院 同时,统一的人力资源和跨区域的服务共享机制,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突破了对弱城市的限制。 2024年,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8.2%,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8.3%,让“强市引领、弱市追赶”的区域协同格局顺利实现。可以说,四川模式解决了地域限制下的资源分散问题,而江苏模式则优势明显。通过制度变迁,平原时代的到来。这种立足自身条件的探索,不仅塑造了两地区域发展的独特面貌,也为不同地区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许多借鉴。对于四川来说,解决“成都跑得快,其他地区跟不上”的问题,关键不是照搬江苏模式,而是如果能结合自身的地形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每个地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江苏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城市各有所长,不搞同质化竞争。因此,对于四川来说,不必事事都由成都包办。要“减负”就减负,转移普通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创新科技、现代服务业。它将不仅充当“乐成都高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比如,绵阳专门做“科技能手”,深化做强核技术、电子信息等硬核技术,在成都分工合作,你做研发,我做转化,相互协作,不获取资源。宜宾、泸州不用担心“还能做什么”而是要把现有的酒业、动力电池等大产业做大做强,然后建设配套的交通枢纽,照亮周边省份。川东北毗邻陕西、重庆,要发展特色农业、红色旅游,再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让老地方焕发生机;川西是生态大省。长江、黄河屏障,不能从事危害环境的产业,所以主打健康旅游、有机农业、清洁能源,把好山好水变成既保护生态又赚钱的“摇钱树”。找到合适的定位后,更重要的是制定“分组规则”,让成都的好资源真正能够帮助到大家。江苏的主要优势在于建立了“强城带弱城”的合作机制,收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计算。四川要想向别人学习,就应该从别人的“逻辑”中走出来,让成都的资源不再是“单向虹吸管”,而是成为全民共享的“活水”。例如,依托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周边城市如眉山、资阳、德阳负责本地生产组装,连接完整产业链。对于巴中、广元、甘孜、阿坝等发展缓慢的地区,我们不仅可以依靠补贴“输血”,还可以帮助他们“造血”。四川省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巴中、广元等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生产,帮助甘孜、阿坝热门旅游景点雪山除草。川西之美一半在阿坝,一半在甘孜。图片来源:ABA文旅也应提前制定利益共享规则。例如,成都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所获得的税收将在两个地区之间分配,GDP也将计入两个地区的份额。这样,成都就做好了资源输出的准备,地方政府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渐渐地,“成都”“独行”成为“大家跑”的活生生场景。但光有定位和合作是不够的,必须打通“通道”,必须打破地理壁垒。四川虽然多山,但通过道路和物流建设,可以慢慢成为“直通公路”上的“天然鸿沟”。雅西高速公路被誉为“云上公路”。图片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开信息显示,四川计划投资2.15万亿基础设施建设。这笔钱大部分投到川东北、川西地区,最好先把大万达高铁、川藏铁路支线建设好,这样成都到这些地方的时间就可以缩短,而且通过交通资金的支持,尽快连通四川县域公路和农村物流网络,让山区的农产品能够畅通无阻。方便带出,方便外来工业产品运输,使偏远地区团结在全省工业圈内。最重要的是,除了修路,还要打破“隐形障碍”,让钱流到需要的地方,让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得到改善。年轻人不用急着去成都。如果他们留在这里,也能正常发展。归根结底,真正的区域发展平衡不是平均主义,而是让各个地区在一盘棋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之间的竞争,更是区域协同的竞争。当全四川真正认识到“大家齐心协力”,川超联赛的“熔断”间隙自然会少一些,多一些。势均力敌的竞争,成为城市发展品质最生动的绿色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